资源简介:
资源大小:1.46 GB
战略定位 黑科技如何商业化
很多科技创新公司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并没有转换成商业化,即带来商业利润。通过本课,了解到战略定位,即创新和产业化并行,B2B和B2C并行。
很多时候,经验桎梏了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时候,很多新业务线的处理方法,还是使用传统解决方案的思维。当年成功的经验,时不时地跳出来阻碍创新与发展。当年带领公司那个时间段取得成功的已是公司高层,参与攻城略地的也已很多成为中层管理干部,或者资深咨询顾问。在面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变化的今天,很多商业模式需要从根本上转换。但是由于当年的经验,已经形成经验式的固有思维和经验思维,在当今互联网大潮中很难继续用这总经验思维获得优势市场份额。而以往的资源,包括政府资源、项目资源等等,也造成了很多桎梏。
所以经验是增值的利器,但也可能是创新的绊脚石,只有两者有效融合,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最大价值。
火箭模型 适用于企业和产品的大战略思维
企业和产品,要明白从哪里出发,目标在哪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向微调,有不同推力的微调。
在发展过程中,要抛下低效率的模式、产能(抛下前段的助推火箭,保持核心卫星送上轨道),核心是围绕目标完成的“减负”。
将火箭送上太空不是重点,也不是目的,核心目的是让卫星来到正规轨道,实现运行。(从概念产品到商业化,从初创公司到完整运作的公司)
台球思维 适用于企业和产品的战术思维
目标不一定是按照顺序各个击破,也不是根据难易度往前推进。而是寻找一种可持续的节奏感,要有延续性,整盘思维,动态的看待每一个目标和机会。
不要因为一个眼前的目标急功近利,而失去后续的机会,取舍得失都是为了更大的图景和版图。
技术采纳生命周期模型 有的放矢的节奏把控
奇点邻近的时候,最大的困境可能来自于整体框架性的瓶颈,这时候不是要再把专注度集中在内部治理,产品优化,而是对外部的目标客户,整体战术方向和表现形式,进行重构,来克服瓶颈,跨越鸿沟。
以技术采纳生命周期为核心,纵向将火箭理论+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理论+桌球理论整合理解整个生态。
可以更好的理解一个全新产品创业公司如何来完整个产品从思考到创业到商业化的过程。(在此增加了一个新技术成长度曲线,更好的将整个企业发展中的阶段从不同纬度连接表达)
感触最深的矛盾——逻辑VS脾气
为什么对这样的点特别有感触,因为刘自鸿老师也不断的提到,不管有多少的商业模式、定理和方法,核心在于你的逻辑。
你得出的结论不重要,重要的事是你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是否正确才重要。
有很多人连续成功,有很多人连续失败,不是因为智商不行、情商不够,而是路径依赖在一个错误的思维方式上,不管怎么走,都是重蹈覆辙。
所以当我们看到了这十大矛盾,其实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矛盾,每一个矛盾背后,都是关于逻辑和理性决策,战略认知的一场博弈。如果从思维上失败了,那么不论有多少理论,都还是会回归路径依赖,走向失败。
举个例子
2017年7月,作为初创公司,我们从原有的商业地产领域已经较为成功的公司孵化出来,核心主攻互联网+个性化度假村的模式,探索S2B2C对于度假旅游市场以及房地产的重构。(在那个时期没有叫做S2B2C,以共享经济定义,整体产品基本与S2B2C相似,目前整体方向转向此研究融合)
作为成功后的连续创业,我们提出了像蔚来汽车一样,用互联网的方式把这个度假村做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针对目标客户进行了无数次的争论,包括对于如何筛选出可以进入体系运作的小B,而不是投资客,如何形成整体的市场发酵。
当时整个团队处于一个极端分裂的两派时期,大多数时候的争论,都是脾气大的一方,压制弱势一方,但是却又不能明确的得出一个结论。讨论甚至到后期加入了很多的人身攻击。
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脾气没有办法在创业公司解决所有问题,这是我们从已经成熟的公司里面带出来的坏毛病。
引入“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模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重新对目标客户进行了梳理。
在整体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产品如何针对大量的的市场客户。
然而作为初创公司产品来说,我们发现了,实际上的鸿沟比我们想象中的早,所以犯了阶段性的错误,落入了阶段性陷阱。
第一阶段实际的跨越是从技术爱好者到产品尝鲜者的跨越,而非向早期大众的跨越。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整体的战略方向专注于核心的网红,度假旅游意见领袖等,收缩整体战线,最小化产品模型,早期更加专注于去满足这类早期使用者的满足和感受,而非满足大众的基础感受。
这样,在价格敏感度上,整体方案战略梳理上,打法调整上,都完全改变了整体团队的状态,实现了逻辑大于脾气的整体整合,不仅让大家心服口服,也更加明确了推动整体的计划和方向。
所以当我们将几个模型打通,从更高的维度来看:
火箭模型+桌球模型其实是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模型的方法论。
从战略上,战术上和思维的维度,将企业每一个周期需要什么样的侧重点,如何打战,如何调整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
只有足够的逻辑性,才能避开脾气陷阱,避免陷入非理性的误区。
精彩观点:
1. 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在围绕人的本能追求而变化,从未脱离过两点:
①便携性。我们希望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想看的信息。
②愉悦感。用更大的屏幕呈现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 做新技术,一定要去找饥饿感更强的公司。他们在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没那么高,希望尝试新技术,寻求突破。
3. 创新技术如何选择商业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技术的特质,去选择一些传统思维中不太建议的方式,可能会有奇效。
4. 我们应该如何面临巨头的竞争?商业世界很多时候,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5. 新技术推向市场,不仅要关注功能。因为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功能,更多是情感,而情感的本质是艺术。
6. 经验是增值的利器,但也可能是创新的绊脚石,只有将两者有效融合,科技创新才会实现最大价值。
7. 要把层级拉平。创新的乘法效应是,实现这件事情要求所有层级都是做乘法,只要有一层是零,结果就是零。
8. 逻辑大于脾气,是所有成功的企业和个人共有的特质。
9. 既要埋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这个路就是看第二步,第三步,未来很长时间,是不是因为眼前这个决定,影响到很多事情。
10. 永远都会有人在怀疑新的事物,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并且持之以恒。
温馨提示:由于部分资源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敏感关键词,如果购买后提示网盘资源链接失效,或者提示此类资源无法分享的情况,您无需担心,只需要联客服联系为您补发资源即可,客服QQ: 502212423,或者微信:jamisoncnwd,邮箱:502212423@qq.com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502212423@qq.com。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5022124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