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正在挤入造车新势力的阵营。
作为广汽集团2020年刚刚单飞的自主品牌,埃安2021年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成绩,年销量突破12万台,同比增长11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按照规划,广汽埃安2022年要挑战24万台销售目标。
单从销量上看,埃安已经走在了新能源车品牌的前列,但要将“蔚小理”替换成“埃小蔚”,考验的不仅仅是销量,而是企业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理想、蔚来等高估值的新造车企业都已在自身的细分价格区间市场站稳脚跟,反观埃安还未在10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取得领先地位。
随着埃安混改落地,新的机制、新的考核方案将促其进一步发展。目前广汽埃安下一步是引进战略性的A轮融资,预计用30%的股权换500亿元融资,并将500亿元全部投入到研发中,同时计划在2023年进行IPO。
能否成为国资车企混改IPO第一股
埃安不是第一家进行混改的国有车企。
过去几年,向新造车势力学习成为了传统车企的主旋律,在广汽埃安混改前,已有奇瑞、长安等先头部队走在混改之路上,但效果不彰。2021年8月,作为广汽乘用车孵化的新能源项目,埃安也走上了混改的道路。
埃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5年12月,彼时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尚在萌芽阶段,广汽乘用车正式成立新能源分公司,将自身庞杂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成体系地聚集在一起,以应对汽车电动化巨变。
2017年7月,广汽集团的新能源自主业务发生了第二次剧变,广汽乘用车新能源分公司正式独立,成为广汽集团下,与广汽乘用车并列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新能源相关车型都转移到新公司旗下。
当时广汽新能源主打的车型是GS4的混合动力版、GE3的混合动力版以及GE3的纯电动版,几乎都是在传祺车型的基础上研发生产的,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市场占有率,与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名声大噪的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相比,显得无比弱小,即便是与长安、上汽相比也尚存一段距离。
转机在2019年,这一年4月,广汽新能源AION系列首款车型AION S正式发布,前卫的造型以及在当时罕见的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使得AION S一经发布就备受关注;短短六个月后,广汽新能源又发布了国内首款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AION LX。
一年后的广州车展上,已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广汽埃安,宣布脱离广汽乘用车,成为与传祺完全并列的独立品牌,与此同时,“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还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广汽埃安的单飞,为后续的混改上市奠定基础。2021年8月30日,广汽埃安宣布将开展混改并且会引进战略投资,开启单独上市的旅程。
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看来,政策引领、资本拉动、创新驱动、科技和人才支撑等是埃安混改的四大特点。
“特别是在资本和人才上,二者看似是两个因素,实际有关联。如果不进行混改,员工的利益,特别是骨干员工的利益不和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单靠发工资是不行的。工资发得少,员工不干;工资发得多,成本上没有竞争力。只有把公司的发展与资本的力量绑定在一起,把企业发展的成果和工作成果联系在一起,才既能低成本地生产产品,同时又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埃安混改的主要出发点。”冯兴亚向《财经》记者表示。
具体细则在2022年3月17日已披露,即广汽埃安将以非公开协议增资的方式,对广汽埃安679名员工及广汽研究院115名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相关激励人员合共出资17.82亿元。同时广汽集团公告称,广汽埃安已完成共计25.66亿元融资,将适时启动埃安的股份制改造和A轮融资,并在未来积极寻求分拆上市。
增资扩股完成后,广汽埃安的注册资本由60亿元增加至约64.21亿元。广汽集团将通过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广汽埃安约93%股权,为广汽埃安控股股东。此外,广汽埃安员工和广汽研究院科技人员持股比例为4.55%;诚通集团、南网动能、广州爱安等三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为2%。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向《财经》记者表示,“埃安的混改已基本完成,下一步是引进战略性的A轮融资,目前潜在投资人、机构超250家,预计选择30家,用30%的股权换500亿元融资,将全部投入到研发中。”
按照规划,广汽埃安将在2022年9月、10月完成A轮融资,力争2023年实现独立IPO,至于上市地点,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3月中旬表示,H股或者A股。
如IPO顺利,广汽埃安将是国有车企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上市的第一家企业。
剑指“埃小蔚”的底气何在
对于埃安,广汽集团寄予厚望,混改只是开始。
冯兴亚表示,“埃安的分拆和混改,是广汽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广汽集团年销200多万台,市值不到2000亿元,而埃安很可能估值就相当于一个造车新势力,子公司市值高,母公司也会水涨船高。另外,混改还将带来平台的共享、资源的共享以及整个体系的联动,无论对埃安本身还是广汽集团,这些都是更有利于企业本身市场化改革。”在冯兴亚看来,“埃安混改的目标是向造车新势力发起挑战,将目前‘蔚小理’的格局改成‘埃小蔚’。”
目前,提到汽车工业革命,提到汽车智能科技,大众的第一反应早已是小鹏、蔚来、理想等新造车企业,传统车企则式微已久。
埃安很难以一个传统车企的标准来衡量。广汽埃安一直被业内称为“最不像国企的国企”,这主要因为它不但没有传统车企的保守与稳重,甚至比造车新势力更激进。
这一特性体现在了埃安的产品上。2019年4月,广汽埃安发布的第一款车AION S续航为509公里,这在续航普遍400公里的2019年是极为领先的数据,其具备的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同样在传统车企中领先半筹。
紧接着,埃安又发布了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AION LX,是全国第一款自动驾驶水平可达L3级的智能汽车,其对先进科技的激进程度已经超过了一众造车新势力。
时至今日,L3级别自动驾驶仍处于“技术可实现,法规不允许”的尴尬状态,且随着相应认证法规的完善,车企在完成新规认证前,不得称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具备L3级别功能的车型只能被迫成为“L2++级”,由此可见2019年的L3级自动驾驶有多激进。
率先实现L3并非是埃安技术领先,对于自动驾驶,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谟告诉《财经》记者:“技术已经不是自动驾驶的桎梏,法规和成本才是更大的难点。”
传统车企孵化而来的埃安,对新技术的接受尺度之大,可见一斑。正是由于积极拥抱新技术的风格,广汽埃安在宣传上一直称自身为汽车科技公司。
“埃安的优势是科技,软件很重要,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软件是在硬件的基础上运作的,硬件的重要性绝对不在软件之下,当前被行业忽视的硬件,正是广汽埃安的优势之一。”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向《财经》记者表示:“广汽研究院在这几年打下的ICV+EV(智能化+电动化)技术基础,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布局基础,所以接下来这一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埃安希望能够抓住。”
埃安的核心技术包括已迭代至4.0版的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针刺不起火的弹匣电池,以及可实现1000公里超长续航并已搭载在AION LX Plus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等。股票学习戳这里
目前,广汽埃安在售车型包括AION S、AION S Plus、AION Y、AION LX Plus、AION V Plus五款。从销量上看,埃安一直表现不错。成立后的第二年(2020年)销量就突破6万台,同比增42.9%,其中,Aion S成为主销车型,全年销量超过4万台,位列国内新能源市场第四。
2021年,埃安12万台的销量,超过了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小鹏和理想,三者2021年销量均未突破10万台。
估值能否赶上销量
将“蔚小理”变成“埃小蔚”是广汽埃安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至少包含了两个阶段,一是成为造车新势力,二是成为头部造车新势力。
汽车新四化至今,新汽车品牌林立,造车新势力已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圈子,它代表着不断融资造车的商业模式、极为前瞻的汽车科技、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以及颠覆传统制造业的估值体系,而不单单取决于成立时间。
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是公认的全球造车新势力龙头,同样2003年进军汽车界的比亚迪却从来没有新势力光环。即便比亚迪已经宣布禁售燃油车,也只能以一个新能源积极分子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印象中。
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孵化的自主品牌,成立时间不过三年,但广汽自主品牌的烙印,始终打在埃安身上,是否真的能称之为造车新势力,仍要打一个问号。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就向《财经》记者表示,“我理解的造车新势力,指依靠融资融资再融资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我从不认为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可以称得上是造车新势力。”对于埃安的目标“埃小蔚”,曹鹤认为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不具备对比意义。
郑谟向《财经》记者表示了类似的观点,“我们会把传统车企孵化的品牌单独作为一个分类,从埃安的视角看,只是做了一些所有制的新尝试,产品端来看其实还是传统车企的品牌向上。”
抛开出身,埃安在产品竞争力上是否已经领先,也是未知之数。头部企业之间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销量对比,而是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以蔚来汽车为例,尽管2021年只销售了9.1万台汽车,放在整个汽车市场中毫不起眼,换一个视角,蔚来几乎垄断了中国40万元以上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该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之所以名声在外,也不仅仅是其9万台的年度销量,而是理想ONE在2021年中大型SUV销量排名中以绝对优势牢牢锁定第一的位置,在这一细分市场,理想汽车已经突破了燃油、电动、国产、合资的壁垒。
在自身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中独占鳌头,才是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体现,也正因如此,强调科技的小鹏、蔚来、理想才能在资本市场获得较大估值,而抛开细分市场谈销量优势其实并无太大意义。
从这一角度来看,埃安的路还很长。目前埃安的核心产品售价区间为10万-20万元,在这一细分市场,埃安远没有形成自身的绝对优势,更何况在埃安车型的用途中,运营类(即网约车等)仍占有不小的份额。
按照规划,广汽埃安2022年要挑战24万台销售目标,如若顺利完成,埃安将有着不错的市占率。
此外,盈利能力也是埃安未来的痛点之一。据广汽集团2021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广汽集团汇总口径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297.55亿元,同比增长约8.66%;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约756.76亿元,同比增加约1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超73亿元,同比增长近23%。
差强人意的财务数据背后,其自主品牌并不光鲜。财报数据显示,广汽集团的自主板块与广汽埃安都在扩大亏损,达到了44.8亿元,根据测算,埃安2021年亏损达到了10亿元左右。
目前,根据混改员工股权激励测算,广汽埃安的估值仅有390亿元左右,但按照A轮30%股份融资500亿元的预期,广汽埃安的估值将高达1667亿元。
这家企业的价值能否真如口号一般,媲美“蔚小理”,充满了变数。毕竟对于埃安而言,混改只是一个开始,目前仍处于一个初期阶段。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5022124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