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人慢慢地往后退,直到碗里的硬币看不见时就停下来,记下这个地方。然后向碗里加一点水,硬币的位置不要移动,你再走到刚才这个地方,这时候,碗里的硬币又能看见了。为什么原来看不见硬币,加了水以后,就能看到呢?
物理学告诉我们:光线在同一密度的介质中,是直线进行的;如果光线在所经过的路径上,遇到两种不同密度的介质,光线就会转个弯前进。
水和空气是不同密度的介质。当碗里没有水,光线是直线进行的,这时由硬币反射的光线被碗壁挡住,不能达到我们的眼里,我们就看不见硬币。当碗里加了水以后,由硬币反射出来的光线,先由直线达到水面,然后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达到人的眼睛里。这样,使原来看不见的硬币,经光线折射后,就看得见了。
从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4960万公里。地球外面虽然包了一层很厚的大气,可是从太阳到地球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是没有大气的。当阳光射到大气圈的表面时,光就发生折射。由于大气层上下的密度不同,愈近地面的大气,密度愈大,所以阳光愈近地面,就折射得愈厉害。这样,阳光在地球大气层里就沿着一条弯曲的道路前进。当太阳还没有升出地平线时,如果没有大气层的折射,阳光将按图中直线1的方向传播,而被地面挡住,就象碗壁挡住硬币一样,人就不能看见太阳。事实上,阳光在大气层外是直线方向传播的,进入大气层以后,由于大气对光的折射,就按曲线2传播,那时虽然太阳还“躲”在地平线下面,阳光却先到达了地面,人们就能见到太阳。由于人们在感觉上总以为光线是从前面一直来的,因而认为太阳在直线3的方向。所以说,太阳还没有升出地平线,我们就可以看见太阳了。
此外,每一个仔细观看落日的人,都有这样一种经验:
太阳下山的时候,不但看起来又红又大,而且形状也变成了扁圆的,不象白天那样是正圆的。
测量的结果,发现落山时太阳在垂直方向的直径,比水平方向的直径缩短了大约五分之一。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也是大气折射玩的花样。有趣的是,大气折射的影响对于太阳的上缘和下缘是不相同的。太阳的下缘比上缘更先接近地平线,因而受到的影响也更大,下缘比上缘抬高得更加显著,这就使垂直方向的太阳直径缩短了。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观测:发现大气折射使太阳下缘抬高了35分(角度),而上缘则只抬高29分,相差6分。太阳的角直径平均是32分。所以这时太阳的垂直直径比水平直径缩短了大约五分之一,看起来整个太阳就变成扁圆的了。
当太阳已经下山后,天空还很亮,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一些微粒把阳光散射进来的缘故,而当太阳进入地平线下面,阳光就照射到越高的天空,由于越是高空,微粒越少,被散射的光就渐渐减弱,于是天色就慢慢暗下来了。
(张翼答李叔廷)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502212423@qq.com。